2016年,东北大学研究生教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中,我校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大改革、大提高的过程,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也是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第10载春秋,在这10年中,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概况
艺术学院自2001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以学校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多学科优势为依托,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品德与才能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科学与艺术结合和专业能力与文化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凝练。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升,艺术学院整体建设实现快速发展。
学院于2006年获得音乐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艺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并按新的学科目录调整获批设计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保留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近年来,学院不断发展并拓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艺术硕士专业(音乐领域和艺术设计领域)获批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设有的博士学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哲学)已于2016年开始招生。这标志着我院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跨进一个新的台阶。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30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3人。俄罗斯钢琴家尤里教授、雷萨娃教授长期受聘艺术学院工作。在校硕士研究生112人。
二、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凝练特色
变革的时代呼唤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和生命线。为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管理规范,争创教学精品成果。
学院以理工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为主线,依托大学科的基础优势和理工特色,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中,强调转变艺术教育传统观念,树立培养具有创新艺术人才的全新教育思想;构建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理工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特色的多课程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多阶段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并重的培养方案;探索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完善尊重个性综合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这些做法显著提升了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重点开展了以适应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规范化工作。近年来,实施东北大学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方案,进行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学管理科学化建设工程,制定、修订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一对一”教学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办法的规定》、《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制定了《研究生常项教学管理工作进程》以及13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取得显著成果。
面向未来,艺术学院将抓住机遇,坚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品德与才能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立院、特色立院、文化立院、管理立院”的建院原则,践行“科艺结合,崇德厚行,尚艺致美,和谐共荣”的院训理念,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主旋律,将特色凝练作为主要内容,将打造精品艺术学院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开创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搭建学术平台,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学院不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开展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40余人次及国内知名专家30余人次来院讲学;举办2批4次百幅学生作品赴美巡回展览,2批美国学生作品来校展览;与韩国永同大学举办了两届中韩国际学生设计作品展;邀请美国伊利诺伊东北大学设计系50余位师生两次来校进行大型访问交流,与学院师生共同进行设计教学活动。
近年来,艺术学院研究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共获省级以上比赛奖励60余人次,其中2009级张杨同学在“2011中央电视台全国钢琴小提琴大赛”中获钢琴成年组银奖;2015级路赢同学获第46届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三等奖;2015级周兵同学获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此外,学院积极支持和推进研究生开展科研创作工作,研究生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成果数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近五年,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论文266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