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全国著名学者高端讲坛” 之“中国设计的新建构”讲座报道

时间:2022-04-16浏览:10

       2022年4月12日晚19:00时,由东北大学主办的“跨界·融合:全国著名学者高端讲坛”之“中国设计的新建构”线上讲座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燕楠总策划、副院长霍楷主持;上半场由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主讲,下半场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黄丹麾教授主持讨论。本次讲座面向全国艺术设计界,通过腾讯会议与直播同步进行,与会人员来自东北大学、全国兄弟高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师生共600余人参会。

       开篇,霍楷副院长介绍了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情况、两位讲座专家简历,同时表示欢迎李立新、黄丹麾两位教授以及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在疫情结束后莅临东北大学交流指导。

       上半场,李立新教授以“中国设计学之源”及“设计共同体建构”为突破点进行分享。李立新教授立足充分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提出:“中国设计学植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不是从西方设计中得来的”这一思想。中国设计思想最先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学”即科学与学科,两者并存,缺一不可。大量的经验积累、特定事件与技术发展、专业分化与综合往往是学科产生的条件,当代学者应积极探索中国设计的社会实践与历史过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设计流派。此外,李立新认为,中国设计的未来,需有对传统历史和中国文化基因的考察,要有自身设计语言和设计思想的建构,也要有在同一个范式上的设计共同体的建立,如此才能有望实现与西方设计同行平等对话,并对当代设计发展有所贡献。

       黄丹麾对李立新教授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考工记》中的系统论思想等进行了阐释,聚焦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得出“最大的艺术与最大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通的”这一理论。以“兵无常态,水无常形”形容设计中的可能性,以无形之气,彰有形之质,认为好的设计应当是“有形”与“无形”并存的状态。同时,从哲学视角阐释中国政治设计学对中西方设计学能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中国设计师应立足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内外设计,从中国设计思想出发,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中西方思想与当代设计的有效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思想与特色并逐步走向世界。会议讨论环节非常热烈,我院师生及各大高校艺术与设计类师生积极提问发言,针对设计本源、设计与技术以及古今设计思想的活性运用、设计发展趋势等问题与李立新、黄丹麾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专家热情答疑解惑,参会人员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面向全国的线上学术讲座践行了“艺心抗疫,设计不止”的宗旨,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用高校师生的热情点燃学术峰会,助推艺术类高校师生学术能力提升!